中新網12月9日電 日前,中國央行下調了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,對此,香港《大公報》9日的文章分析稱,央行指降息是為了改善企業“融資難、融資貴”的問題,利用下調基準息率引導金融產品息率下行,但這不表示貨幣政策取向有了改變,目前經濟仍運行於合理區域,故不必更改宏觀調控政策,在通脹下行時減息仍然是中性政策。
  文章摘編如下:
  11月底中國央行減息令人意外,近期央行一直採取定向放寬政策支持銀行及企業,避免了全面減息或降準的一刀切辦法。現在看似情況有變,此舉的真正意義及效果如何,確值得探討。
  央行減低一年期基準存息,與此同時還作出了一些調整:一是存息上浮極限由基準利率的1.1倍提升至1.2倍,浮動幅度擴大了一倍。二是利息檔次精簡為一年及之內、一年至五年(含五年)和五年以上等三個。
  央行指降息是為了改善企業“融資難、融資貴”的問題,利用下調基準息率引導金融產品息率下行,但這不表示貨幣政策取向有了改變,目前經濟仍運行於合理區域,故不必更改宏觀調控政策,在通脹下行時減息仍然是中性政策。
  此次減息從改革上看,是在放開利率讓市場決定的路上再踏進一步,之前已完全放開了貸息,現在存息也正逐步放開。
  從宏觀政策角度看,情況確如央行所言,經濟增長雖見下滑,卻不必也不應採用擴張貨幣政策來加以刺激。
  隨著近月通脹下行令實際利率上升,減息是避免由此帶來收緊效應,使貨幣政策維持中性。一年期存息減至2.75釐,比10月CPI的1.6%升幅仍高很多。從微觀政策角度看,降息卻不宜用來處理融資難等問題,事實上也不會見效。融資難是個別類型企業(特別是小微企業)及個別行業(如三農)等的問題,以一刀切降息來處理缺乏針對性及有效性。之前一直採用的定向放寬措施合適得多。且按市場規律,融資難的企業在減息後融資或會更難,因銀行將更無興趣放貸。
  減息的具體影響在貸款方面,由於利息早已浮動,故調校基準利率隻影響部分樓貸及政策性銀行貸款。
  存款方面,由於同時放開上浮限制,故存息可不減反加:如一年期減了0.25釐,但上浮幅度卻增加了0.275釐。現時不少較小的銀行要高息吸存,故實際上不允許調降存息。
  此外,對匯率及跨境資金流的影響也未必顯著。一是中國的匯率仍未自由浮動且還有外匯管制,故利率與匯率的互動並不十分即時及直接。二是游資進出大多非為利息而是為了升值或貶值。還須註意一次減息幅度有限,作用自然亦大,更重要的是看利息已否進入下降軌跡,但暫時無此顯示,何況央行已明言不是轉向貨幣擴張。
  最後,還須指出,央行的政策操作問題。這次減息令各方感覺事出突然,且與一貫的說法有異,顯示央行在調節市場預期上功夫做得不足而應予改善。辦法之一是參考歐美央行的定期議息,並清楚說明調息的考慮因素及規則。(趙令彬)  (原標題:港媒:央行減息是中性政策 旨在解決企業融資難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s67ssqc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